记的刚接到通知的那会儿还有点懵,这是啥?我要干嘛?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?
之前有过新生泰经历的同事告诉我:“要放松,就和度假差不多,挺好玩的!”哈哈哈,然后他就不厚道地笑了。
那到底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呢?怀着忐忑又有点小激动的心,我们终于出发了。笔者认为新生泰带给我们的三种人生体验与王国维先生的“人生三境”恰好不谋而合。
陌生到熟悉 (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)
初时的相遇大家都略带一点迷茫和彷徨,对于来到这里的目的也不尽相同。第68期新生泰的42名小伙伴大多都来自不同的城市公司,这些“陌生而熟悉”的面孔有着不同的口音,不同的工作职能,甚至不同的年龄。但一件件胸前印着“邦泰”LOGO的蓝色T恤帮助大家很快找到了归属感,让大家融入到这个新集体。当然很快地我们的训练生涯也拉开了帷幕,一面是“最严教官”的严苛标准纪律,一面却是我们坚定团结、相互关爱的相识相知。短短半个小时所有人记住了每一位队友的名字,逐渐地从陌生的42个小天使凝成了真正的团队。汗水伴随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滴入每一个人的心里,滋润着我们快速成长。
标准与执行 (衣带渐宽,为伊憔悴)
之前对标准的理解是有统一要求和衡量的尺度,而加入邦泰后标准更是一丝不苟的严格执行。从会议室里水瓶的LOGO朝向、胸前别针的位置,统一的着装,再到行进中统一的步伐和口号,你会发现在邦泰标准不仅是条文制度,而逐渐成为了邦泰人的处事态度和习惯。队列里没有多余的话语,只有响亮清晰的口令:“稍息、立正、向右看齐、齐步走、立定……”本来这些曾熟悉过的口令,到了这里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,身体与意志在不停的抗争,汗水不停地从脸上、额头上流下。除此以外,还有餐前饭后的企业文化餐前训和文化专业课培训等,从中更多地能体会到的是邦泰人对于行业标准的热爱与执念,所有的一切都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行业的前景与要求。
记得一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告诉我们:“比完美的制度更好的是不折不扣地执行。”
记得在回来的车上,一位同事居然能把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系做到真正的倒背如流。
这简单只是一种机械的记忆背诵吗?我想答案是否定的,因为它更深层次地已经扎入每个人的血液里面,更多的应是一种认同,是一种热爱,更是一种自豪。
锻炼与磨练 (百度千寻,回首阑珊)
在邦泰有一句话:合理的要求叫做锻炼,不合理的要求叫做磨练。
从每天早上的叠“豆腐块被”到夜里的紧急集合,从2个半小时的“顶天立地”到16公里的“负重拉练”,从“高空断桥”战胜恐高心理到“信任背摔”坚定相信伙伴的力量,再从“同心木仰卧起坐”的声嘶力竭到“翻越毕业墙”的胜利大逃亡,我们一次次地挑战着各自的生理和心理极限,不断总结,不懈坚持,汗水与泪水在这里交织,感动与理性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思绪。在接受这些挑战之前,很多事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挑战,但是咬牙坚持后,我们发现原来自己的力量超乎自己的想象,团队的力量让我们更强大。要想重获新生,就得拿出你的“泰”度来!
最后分享那些即将参加新生泰的学弟学妹们一句话:“那些杀不死你的,终将让你变得更加强大!!!”
感动与感谢(狭路相逢,勇者相惜)
我们是幸运的,但同时又是不幸的。幸运的是,我们遇到了邦泰,而公司给了这样的平台来培养我们,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员工重培养”的企业文化理念,告诉我们什么是:全世界最好的邦泰!同时我们也唏嘘不幸,因为岁月无情,并没有让我们再多相处一会儿,彼此再多拥抱一次。虽然只有短短十天,但我们却留下了太多的不舍,相信在努力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还能继续相伴而行。在回公司的路上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:“公司对员工真的很舍得投入,真的不是一般公司能有的气度,我之前的公司。。。。。。”。其实当时我内心是窃喜的,自豪的,但又被这最朴实话语所蕴藏的无穷的力量所感动,我们应该感恩,应该在以后能做得更好。This’s why we are here! 这里叫做邦泰!
这里要特别地感谢三位一直在我们台前和幕后忙碌的小蜜蜂:潇洒幽默的袁老师,可爱贴心的朱朱老师以及严厉但人格魅力爆棚的李教官,感谢一路陪伴我们的队友,有你们在身边,生活真的更新鲜。有人说:“老兵不死,只会逐渐凋零!”。是的!虽然我们的“新生泰”结束了,但相信留给我们每个人的都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。新生泰不仅要让我们“新生”,更需要传承!这是也是我们的邦泰之道!我想此行的意义也更在于此吧!